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图为中国一汽集团在南非伊丽莎白港施工工地

 

伊丽莎白港的天空,蓝得有些不真实。正值南半球的冬季,阳光强烈,天低云淡,一眼望去就能看到地平线。这座南非第五大城市号称“非洲底特律”,是南非汽车工业中心,通用、大众、福特等国际汽车公司在此均设有装配厂,中国一汽集团也正在此建厂。

 

道路宽阔而干净,往来车辆很少。车窗的一侧,是南非最大的贫民区之一,有一幢幢由政府为居民免费建造的砖红色小住宅楼,大多不超过2层,配备免费水电和太阳能;楼前大片的草地上,偶尔能看到黑孩子们在踢足球。车窗另一侧,那成片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厂房,属于伊丽莎白港库哈(Coega)经济开发区。

 

开发区正对贫民区,有一处“招聘就业中心”。居民可以到此登记。如果开发区内的工厂有职位空缺,该中心就对登记者予以简单培训和安全教育,再交给工厂进行技术培训,最后上岗。当地华侨说,这就是所谓“南非农民工”的产生过程。

 

这种选址可谓颇费心思,为贫民区的求职者既解决了就业问题,也解决了上下班的交通问题。

 

开发区的运营模式也很有特点,由库哈发展公司(CDC)负责。CDC从模式上看是一家国企,从职能上看是政府部门。据说开发区的高层曾多次赴上海浦东开发区和深圳特区“取经”。通俗一点说,CDC相当于浦东开发区管理委员会。

 

图为在一汽工地上的南非工人

 

从中国制造到南非制造

 

一汽在库哈总投资6000万美元,占地面积8万多平米,建筑面积3万多平米,计划明年5月投产,年产量5000台卡车,以中卡和重卡为主。

 

建厂所用的土地,由一汽以“较为划算”的价格长期租下。南非方面要求是投资不少于1200万美元,一汽的总投资远超这个要求。该厂建成后,一半的产量销往南非,一半销往周边国家,如博茨瓦纳、莫桑比克等。

 

一汽之所以选择伊丽莎白港,首先是看到了其“非洲底特律”的地位。南非大众、南非通用、奔驰、福特都离此不远,进出口较为便利。其次是税收优惠政策。库哈目前是开发区,正在申请成为保税区,并进一步成为特区。在此组装的汽车,如果出口,可以享受免税,在南非国内销售需要交税。

 

一汽所建的是一座组装厂。在投产初期,99%的零件都由中国运来,以后要逐步实现本地化。本地化的最大优势在于南非的汽车发展工业基地政策,即在当地采购零件越多,如果组装后车辆用于出口,得到的税收抵免(tax credit)就越多。

 

本地化也正是南非的诉求。库哈发展公司业务发展部主管汽车和物流的经理梅亚(Gustav Meyer)表示,伊丽莎白港有150家汽车零件制造商,距离一汽组装厂3000米以内也有多家。“南非大众汽车所使用的当地制造部件能够达到全车70%,希望一汽将来也能够这样。”

 

一汽是最早进入南非市场的中国企业之一。1994年初到南非主要从事汽车贸易,目前已在约翰内斯堡有汽车组装线,其卡车产品依靠性价比优势在南非市场站稳了脚跟。有业内人士如此评价,“国内重卡水平在南非,是70分的质量,60分的价格;奔驰的话是90分的质量,120分的价格。”

 

原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、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曾说,中国可以帮助非洲快速成为工业化的大陆,非洲国家应抓住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,促进本地区产业升级。不过,需要看到的是,南非是非洲的个案,其技术水平与中国差别并不是很大,从中国制造到南非制造,更多的是在中国本土工资水平上涨的背景下,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成本考虑。

 

图为一汽工地上的南非工人

 

就业是王道

 

南非汽车行业发展的特点之一,是与自主品牌相比,更强调创造就业。

 

对于每一家来库哈投资办厂的外国企业,CDC对于其投资额与创造就业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,其中关于一汽的一栏是这样的:政府投资650万美元,一汽投资6000万美元;建设时期有300个工作岗位,运营后有350个工作岗位。

 

库哈发展公司业务发展部信息与投资经理麦新哲(Nkuli Mxenge)说,不鼓励投资者带来本国的劳动力,建开发区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就业。“在初期投资方带来有部分技术含量的工程师是可以的,前提是他们来了之后会更多培训本地工人。在建设阶段,可以有外国专家;在运行阶段,要有培训,有技术转移。”

 

我们到访时,一汽的厂房刚初具规模,远远就能望见又粗又高的钢筋框架。厂子从1月开始建设,虽然比国内效率要低很多,但是按照南非速度已经是很快的了。工人早上7点半上班,下午4点半下班,到点要吃饭休息,工资按天算。

 

中国一汽集团于2012年2月与南非签订在库哈经济开发区设厂生产卡车的合作协议。协议签署后一汽曾两次来南非调研,了解当地施工速度,与建筑公司反复确认,最后才签订建设合同。

 

中国建工不能大批来南非工作主要有两个原因:一是要过来施工,要有当地的资质;二是如果大批工人过来,签证上有严格限制。当地华侨告诉我们,南非自称执行的是欧洲标准,尽管不一定能达到,但是比中国标准还是高一点。

 

我们在工地上见到的都是黑人。一汽南非项目经理赵丹告诉我,在建厂阶段,雇用当地建筑公司,所有工人都是当地人;将近建成时,生产设备会全部从中国运来,另有30名中国工程师来进行设备调试,完成后他们就回国;明年5月投产后,厂内的中国工程师只有七名,其他都是当地员工,第一年不到200人,但是之后随着产量增加,会增加工人数量。

 

库哈开发区好比一个棱镜,折射出的是南非全国自上而下推动经济转型的迹象。南非经济发展部长告诉我,继政治转型后,南非下一个目标是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,最大挑战是就业。

 

1994年南非结束种族隔离,实现了政治转型,但是种族隔离制度在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影响远未消除。其中最难解决的就是最底层黑人的就业问题。这部分黑人约占南非总人口的1/3,受教育程度低,长期靠政府低保度日。据称每个南非劳动力要供养三个人。

 

政府在这方面已经捉襟见肘,曼德拉时代就曾大面积进行棚户区改造,免费住宿免费水电,将近20年过去了,最底层的民众一方面不满足于只是维持最基本生活,另一方面依然就业无门。提倡就业的口号也已经喊了多年,但是始终难以奏效。

 

当地华侨告诉我们,南非几年前对周边国家较为开放,周边国家来南非做小本生意的人很多,一定程度上抢了南非人的饭碗。但是今年经济形势特别不好,导致矛盾爆发。前段时间曾有来自索马里、莫桑比克的生意人在南非被抢案件,中国人也曾“顺带被抢”。

 

高失业率所滋生的社会不稳定、频发的犯罪案件已成为南非社会的顽疾之一。这也就不难理解祖马政府对于就业的强调程度,对于引入中国资本到南非建厂的重视程度——这已经关乎其执政的合法性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陈沁

陈沁

4篇文章 10年前更新

财新传媒国际组记者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4篇
  • 文章归档
2013年 4篇